[Video] 為什麼公開上市(IPO)不應該是每家公司的目標?
Marcus Lemonis是一個顧問,在節目裡訪談一些自己創業的民眾,並給予他們意見。對這一小段印象很深,因為Marcus Lemonis建議這位先生,不要急著公開上市(IPO),這和我們一般對公司的印象都不一樣,大家都搶著喊幾年後要IPO,把IPO當成公司的終極目標。這個訪談剛好告訴我們IPO不是每家公司的必經之路,更不是象徵勝利的終點。
Marcus Lemonis之所以會如此建議,是因為他發現,受訪者Lemonis的綠能公司有很好的營收(六千萬美元/年)和利潤(15%),沒有貸款也沒有太多設備折舊。Lemonis的綠能公司除了賣太陽能板,還提供太陽能系統的諮詢和服務,是需要很多資金才能運作的產業(capital intensive)。為了繼續擴張市場,Lemonisv需要募集更多的資本,所以考慮能盡快公開上市。
募集更多的錢是目的,公開上市當然可以達成,卻不一定是個好選項。Marcus Lemonis認為公司有這麼可觀的營收,加上沒有貸款和設備折舊,這樣的條件對傳統銀行會很有吸引力,可以申請到利率不錯的貸款。Marcus Lemonis也建議甚至可以利用授權或其他模式來擴大市場。
那為什麼不趕快上市呢? 上市意味著稀釋自己對公司的所有權,原本你可能是百分百擁有這家公司註1,為了和大家募集資金,你發行更多公司股票,相對應擁有的比例(股權)也會變小。另外上市以後,表示公司更容易受到市場的聲音而波動,分析師會開始用各種市場規則來分析你,每則新聞可能都會影響你的股價。這兩個因素會開始影響公司的決策,可能還導致公司專注在短期目標(以及股價),公司的營運和管理也許會更複雜些,這些對公司來說,不一定是好走的路。
那為什麼大家還是這麼想上市呢? 對公司來說,是可以募集到很多的錢,而且不用像貸款那樣付利息。對創業者和創投公司來說,上市之後,因為可以在股市公開買賣,你所擁有的股權就可以換成現金。如果股價漲,你可能是以倍數在賺。很吸引人吧,所以大家才這麼想把自己的公司推上市吧。
但如果每家公司上市,都是為了賺那好幾倍的現金,那是私人利益,公司卻不見得獲益。創業者急著把股票賣掉,也意味者想把經營權拱手讓人,公司又要怎麼有長遠的策略呢? 如果一開始創立公司就是為了要賺IPO後的價差,那要怎麼有百年企業?
從這個角度來想,IPO只是個募資的選項,而不應該是目標,是自己的企業走向大規模的方法之一,卻不一定是必然的結果。
註1: 公開上市前,百分之百擁有自己的公司其實不太常見。因為新創公司一開始擴張都會向創投或天使投資人私募資金,這時候你就會談股權比例,意義上代表,有人投資你這得多錢,他可以佔多少所有權。所以比較常見的情形是,擁有多數的股權,其他股權則是被天使或創投擁有
標籤: Listening

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