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ata:blog.pageTitle/>

This Page

has moved to a new address:

http://jiaching.com

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…

Redirection provided by Blogger to WordPress Migration Service

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

[Video] 我們怎麼學會說一個語言?




           

過去很多語言學習的研究,都專注在孩子不同的特點上,像是有些人是左腦思考,有些人是右腦思考,或是每個孩子接觸的環境不同,學校文化、社會文化的差異等等。這些也許都是對的,但Stephen Krashen說我們應該專注在每個人學習語言的共通點上,雖然大家的個性、所處的環境不同,很多事情我們還是都遵循著一樣的模式。譬如我們每個人消化食物的方式都一樣,需要先把食物放到嘴吧,經過胃分解,在經過腸吸收養分,其實我們學習語言也有類似的法則。。

Stephen Krashen在演講裡很快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語言教學方法,第一種方法是直接說一段德語,讓觀眾去猜。很顯然沒有觀眾知道他在說什麼,更別說去學了。如果一樣的方式,Stephen Krashen講久一點,我們會不會突然學會德文? 或是重複好幾次、說大聲一點、你也重覆跟著說,甚至把德語打在螢幕上然後你抄寫下來,恐怕這些嘗試都沒辦法讓你學會一點德語,甚至是連一個單字你都學不到。

第二個教學示範,Stephen Krashen邊念「手」這個單字,邊指著自己的手,在紙上寫上數字一和二,介紹我們有兩個眼睛沒有三個眼睛。這樣短短一分鐘,我們好像聽得懂德文的一和二怎麼唸。

兩種教學的對比顯現出我們學習語言的共同模式,也是唯一的方法,那就是透過有意義的訊息來學習(comprehensive input),讓訊息產生意義可以透過圖片、手勢、動作,把話和意思連結在一起,這樣的方法我們會注意對方在說什麼(用途),而不是怎麼說(文法)。我們可以直接學會說台語,因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溝通和使用,我們卻從不知道台語有什麼文法,或是外國人學中文文法,到底在學什麼。

Stephen Krashen提出的學習方式還有另一個重點,學習語言的開始,接收訊息(聽和讀)比發出訊息(說)更重要。你可以在鏡子前面練習說英文,可以在房間裡大聲朗讀,但對於學習語言的進步可能非常有限。要讓「說」發揮練習的效用,就是直接找人對話,彼此間訊息的溝通,會讓你真的練習到。Stephen Krashen說當一個小孩開始講一個語言時,幾乎是一瞬間的事情,如果仔細觀察,小孩子的學習大概在她說第一句話的前五個月就開始了,這五個月的時間,即使孩子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但他已經透過聽和讀來學習怎麼使用一個語言。


語言學家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大腦學習機制,他們說大腦有個語言裝置是專門來學習語言的,你聽到的、看到的訊息都會傳到這個裝置來學習,問題在於訊息傳遞的途徑中會通過一個過濾閥,把訊息阻擋住並且阻礙你的學習。這個過濾閥由渴望、自信心和焦慮所組成的。學習的渴望越高、越有自信、害怕說錯而被笑的焦慮越少,你的過濾閥就會失去作用,加速你的學習。這就是為什麼同一個老師用同一種方法,不同的學生學習的成效會不同。


我們都透過同一個模式來學習語言,也是唯一的模式:透過有意義的訊息來學習,就是這麼簡單!



標籤: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