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的力量
趁著元旦連假最後一點時間,拿起去年的行事曆,重新檢視自己過去訂的目標,看看這一年來到底完成了那些事情,又距離目標有多近多遠。做得好,心情自然愉快,但這事發生的機率低,不常見。往往是做得不足,又或者事情往出乎意料的方向發展,也因此回顧有督促扶正的作用。
回顧在工作和學業上是以規定的制度進行,在公司有週報季報,在學校也有期中期末考。這些制度常伴隨考核成績,所以總會有不得不做,落於制式的虛應故事,抑或趕鴨子上架匆忙胡謅。一方面可能歷來的格式架構沒辦法有效達到回顧的效果,另一方面是不是真的有人逐字批搞,仔細審視再給予回饋也有待查證。公司畢竟是個組織,回顧如果沒有代表性,或是沒有回應和討論,很難找出潛在的問題以及增加團體的進步。在公司怎麼做績效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,特別是要打破階層收集珍貴的評價,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密技,國外的企業也比較重視這一塊。但不論制度是什麼,以制度來思考或多或少會掩蓋回顧的本質。
回顧依附在一個計劃或目標之後。生涯目標、公司年度目標或是新年新希望,如果沒有一個方向去努力,大概也沒什麼好回顧的。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,因為埋頭幹一陣子之後,可能會走偏方向或是生出新想法,回顧能幫助我們省視是不是走在對的方向。效率好不好? 方式對不對?哪些錯誤要改?哪些地方可以再加強?前方失敗的機率高,方向要怎麼變?路程太遠走不到,目標縮短多少才合理? 為什麼走不到? 怎樣才走得到?......回答這些問題的當下就是在回顧,回顧除了找出差距、錯誤,也要提出新的補救方案。回顧的本質就是希望我們可以做得更好,不斷地往前。
回顧的方式隨著目標情境而不同,但總是要越具體越好,才能有效地據此提出新的方案。很多時候,回顧是靠平時紀錄的統整來達成。若能以回顧的角度來規劃平時應紀錄的項目,整件事情做起來會更有效率和意義。把紀錄的時間也算進去,回顧是一件很費時的事。因此,紀錄的頻率很重要,「吾日三省吾身」(註1)可能就有點多了,畢竟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希望在計畫的執行上。其中也衍生一些工具來提高紀錄的效率,像是好用的記帳軟體。這之間平衡的拿捏很有趣,做得好會很有小成就感,哈。
回顧在生活中往往和考核制度綁在一起,導致我們常常在回顧而不自覺,或是為了應付考績而忽略實質的意義。如果把它做好,回顧會帶來很大的助力。我自己的經驗,有時要回溯以前的實驗結果,完整的季報讓我很快地找到想要的資料;也不知道有多少次,因為實驗記錄簿寫得太潦草,而花了很多時間在回憶裡尋找蛛絲馬跡。延伸到日常生活當中,也開始做各式各樣的紀錄,英文筆記、網誌、跑步里程、記帳等等,其實都是讓回顧可以更具體。時間過得飛快,不想要一轉眼發現自己在空度虛日,紀錄是我抓住時間的方法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。
訂好目標,執行時做紀錄,回顧反省後再修正成新的目標。不停循環中,回顧是當中的轉折點,讓我們不停轉轉轉向更好!
註1: 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「三省吾身」是指反省三個方面,也有多次反省的意思。文章引用並非否定反省的重要,而是想表達回顧和實踐的時間分配。
Notes of lives相關文章:
開始總是最難
標籤: 生活反思


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